【優秀青年工程師獎】
得獎者單位
鄭凱文台灣電力公司
林彥瑋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集團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優秀青年工程師獎得獎人鄭凱文(右)合影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優秀青年工程師獎得獎人林彥瑋(右)合影
【傑出工程師獎】
得獎者單位
李俊誼沃旭能源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左)與傑出工程師獎獲獎人李俊誼(右)合影
【伯樂獎】
得獎者單位
陳以彥 主任台灣電力公司
卓國良 執行長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集團
汪欣潔 董事長沃旭能源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左)與台灣電力公司陳以彥主任(右)合影
典禮當日由寶島陽光再生能源集團張璠首席顧問(右)代理受獎,與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左)合影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左)與台灣電力公司汪欣潔董事長(右)合影
【產業典範獎】

大園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

單位簡介:

本公司係配合政府政策推廣汽電共生所設立,為國內第一家商轉營運之民間專業汽電共生公司。所謂汽電共生,係指運用單一燃料系統或混燃再生燃料,同時產生有效熱能( 熱水、蒸汽) 與電能之系統,其熱效率可達80% 以上,高於傳統火力發電,具有節約能源、經濟、環保的能資源整合三重效果。為有效利用汽電共生之特性及技術,在桃園環保科技園區設立再生資源廠,收受製程所產生的廢有機溶劑,產出輔助燃料及將廢塑膠混合物、廢布、廢纖維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供給汽電共生系統使用,建立廢棄物再利用等模式,提昇能源使用效率,達到廢棄資源再生、活化效益,經歷年來之之努力,已使本公司由傳統燃煤汽電共生逐步轉型為循環經濟、低碳化之汽電共生公司。

經歷:

★ 民國 85 年07 月 燃煤抽汽冷凝式汽電共生系統正式商轉
★ 民國 89 年06 月 燃油機組正式商轉
★ 民國 90 年05 月 正式上櫃掛牌,資本額增至九億六千六佰萬元
★ 民國104 年03 月 再生資源廠正式商轉
★ 民國104 年08 月 資本額增至十一億一千九佰萬元
★ 民國108 年08 月 資本額增至十二億二千二佰萬元
★ 民國110 年01 月 混燃汽電共生系統正式商轉
★ 民國111 年06 月 重油改天然氣機組正式商轉
★ 民國111 年11 月 RDF 製程正式商轉

重大貢獻事蹟:

集中供汽、供電,降汙減排
本公司汽電共生系統供應大園工業區造紙、染整、化學等廠商所需之蒸汽,並同時供電予工業區,餘電躉售台灣電力公司,經歷年來的不斷拓展,蒸汽管路佈線長達10 公里,蒸汽用戶多達59 家,用電客戶7 家,因集中供汽及電力的效應,不僅提昇能源使用效率,相較於分散式空汙處理,汙染物的排放較少,更是取得在多年來不斷電、不斷汽的優良紀錄的好口碑,例如 在921大地震時,本公司的蒸汽、電力服務亦不中斷。在台電電網供應緊張時,更全載運轉躉售台電,緩解國內供電壓力。

循環經濟、轉廢為能
位於桃園環保科技園區之再生資源廠收受國內半導體、光電業及化工等生產製程所產生的廢有機溶劑,產出可供鍋爐燃燒之液態輔助燃料;RDF 製程則收受塑膠回收業、塑膠製品業、紙品業及紡織業等製程廢塑膠混合物、廢布、廢纖維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混燃汽電共生系統除了使用自產輔助燃料、固體再生燃料外,亦可燃燒廢輪胎及紡織及食品業產生之廢棄汙泥,通過燃燒這些再生燃料,可以發電和產生蒸汽供應廠家,轉廢為能,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需求,建立產業的共生循環,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生態的負擔。

減碳與能源轉型
在民國111 年6 月完成引擎發電機改造商轉,燃料由重油變更為天然氣,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持續降低碳排放,在民國112 年啟動渦輪天然氣汽電共生系統替代燃煤系統專案,預計將於民國114 年第一季商轉,實現綠色轉型及永續發展之零煤汽電共生系統,並有效降低能源使用及溫室氣體的排放,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打造低碳、低汙染之工業區。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在歷經一系列的改革,公司除了善盡照顧員工之責,並對鄰近鄉里提供各式樣的協助,也因此獲致穩定的經營績效,年年進步,對投資大眾也給予合理的鼓勵回饋,近五年來現金股利由0.6 元/ 股,提升到2.5 元/ 股,在股東大會由與會股東對公司經營階層的誠摯感謝,可作為具體的見證。

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左)與產業典範獎獲獎單位大園汽電共生公司代表領獎人張世陽總經理(右)合影
【學界傑出貢獻獎】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周至如教授

學歷:

台灣省立台北工專電機工程科五專畢業
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電機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

經歷:

★ 1996~ 迄今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 副教授、教授
★ 1992~1996 私立中原大學電機系 講師、副教授
★ 1987~1992 私立新補工專電機科 講師
★ 1981~1987 台灣銀行總行 辦事員( 高考分發任職)
★ 1979~1981 海軍驅逐艦 少尉電子官( 預官29 期)

研究專長:

電力系統、接地系統、保護協調、電力事故診斷與防治、電力風險評估、電力設備檢驗與維護技術、再生能源系統

個人簡介:

周教授從1987 年起任教迄今36 年餘,培育電力人才無數。他的學生在各界服務均有很好的表現,例如服務於台電公司的學生,從事研發、規劃設計、運轉、維護與保護協調等工作,努力守護著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電安全與穩定。周教授長期致力於電力事故相關的研究,對於電力事故的分析診斷、防治對策、風險評估,及設備檢驗維護技術等均有獨到的專長,並常協助解決現場相關問題,例如參與去年303 大停電事故的調查、診斷與改善對策之提出,及台電各單位保護協調人員訓練與輔導。周教授熟稔電力工程相關法規與標準,長年熱心參與電業設備查驗及輔導工作,深諳現場設備相關問題及對策,涵蓋發電廠、輸配電設備及用戶設備之檢驗維護及事故診斷與防治、科學園區廠家之電力輔導等等,對產業供電安全與國家電力的發展卓有貢獻。

經濟部曾文生政務次長/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左)與學界傑出貢獻獎得獎人周至如教授(右)合影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
獲獎者國立臺灣大學電機所李奎彥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獲獎者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王敬富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獲獎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能源永續科技研究所陳茂隆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時 間:中華民國111年12月01日(星期四) 中午13時00分
地 點:中興大學 電機大樓EE407會議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檔案下載 :第二屆第3次會員代表大會記錄

會議照片
李俊耀秘書長會務報告
討論事項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獲獎人臺灣科技大學電機所陳瑞祥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 獲獎人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王敬富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劉書勝紀念獎】
得獎者單位
石欣宜台灣電力公司
彭國祐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得獎人石欣宜(右)合影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得獎人彭國祐(右)合影
【劉書勝紀念獎年度特別獎】
得獎者單位
王玉珏台灣特斯拉汽車公司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台灣電力公司王耀庭總經理(右)與劉書勝紀念獎年度特別獎王玉珏(中)合影
【伯樂獎】
得獎者單位
劉建勳 處長台灣電力公司
陳明崇 副總經理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右)與台灣電力公司劉建勳處長(中)合影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右)與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陳明崇副總經理(中)合影
【教育典範獎】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盧展南 教授

現職: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博士、美國RPI電力碩士、臺灣大學電機學士

研究專長:

智慧電網、分散式能源、配電自動化、電力品質、特殊保護系統

個人簡介: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2022年教育典範獎獲獎人盧展南教授,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工研院劉文雄院長提名,楊振通總裁、潘晴財教授及李偉仁教授推薦。其貢獻為將電力工程前瞻科技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發展,指導研究生從事與智慧電網、再生能源、需求面管理、及電力品質相關研究。強化智慧電網技術應用,以求電力供電安全穩定並提升現有電網設備利用率,延緩投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盧展南教授的專業職涯包括曾擔任台灣電力公司、工業技術研究院、美國EPRI、Bechtel、Nexant和Harris Corp的顧問。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研究領域包括最佳化電力潮流、狀態估計、大規模電網建模、配電自動化、特殊保護系統和電力品質。盧教授於1995年所提出配電系統狀態估計技術,除發表於 IEEE 期刊外,亦為工業界採用。在發電、輸電的應用上,除有高壓直流系統最佳電力潮流方法的開發經驗外,亦利用資通訊技術強化電力系統安全分析,運用多核心向量處理器加速電力潮流分析及電力系統可傳輸能力的計算。盧教授領導研究團隊執行美國EPRI、台電公司及國科會委託研究計畫,針對輸配電系統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提供電業在配電和用戶端自動化及大數據應用。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於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期刊,於2008年獲選為 IEEE會士(Fellow),為本土第一位獲得IEEE 電力領域的會士,表揚其在電力傳輸及電力工程教育上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delivery and power engineering education.”)。盧教授目前的研究聚焦於電力系統分析、再生能源整合和智慧電網的概念證明(Proof of concept)。
三十三年來盧教授遠離塵囂,在高雄西子灣中山大學任教,產出豐沛且專業的電力工程人才,分別服務於台灣電力公司,國營事業,以及民間能源產業。盧教授早年與志同道合朋友共同創立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電力工程分會之台北分會(IEEE PES Taipei Chapter)及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力工程相關研討會及訓練課程,促進產官學交流,針砭時事,提供建言,擔任志工超過三十年,贊助公益及電力專業團體,提拔後進,不遺餘力。

【產業傑出貢獻獎】

台灣電力公司 張忠良 副總經理兼數位長

學歷:

1976~1980年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1980~1982年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1985~1989年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經歷:

2004~2007 台灣電力公司嘉南供電區營運處處長
2007~2014 台灣電力公司系統規劃處處長
2014~2017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會總檢核
2017~2018 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董事長
2017~2018 中華民國檢測驗證協會理事長
2018~迄今 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2019~迄今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2019~迄今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常務理事

專長:

電力系統、電網規劃、再生能源、智慧電網、數位轉型

個人簡介:

張副總經理於民國71年進入台電公司,在系統規劃處、供電處、嘉南供電區營運處及董事會檢核室等單位40餘年,從事電力系統研發、規劃、運轉、維護、調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在健全基礎電網佈署、完善電網規劃及併網規則與革新電網計畫實施方法等成果上,深受肯定,曾4次榮獲行政院傑出研究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師及優秀電機團體獎、亞洲電力獎,並榮膺經濟部模範公務人員。
在創新研發方面,張副總經理積極致力電力技術領域之創新與實務應用,發表研討會及期刊論文120多篇。其中,曾於代表性電廠及變電所內,開發及安裝電廠動態特性及負載動態特性高速監測設備,並據以調校數學模型參數,以提高電力系統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又如,曾於南北電廠主要機組內增設數位式加速電力型電力系統穩定器、測試及調校相關控制設定參數,並在最短時間內,以最經濟方式改善台電系統阻尼不佳問題,從而有效增加南北輸電主幹線之融通電力。此外,為加強整體電力系統之安全防衛能力與提昇電壓穩定控制能力,張副總經理領導完成特殊保護系統及彈性交流輸電系統之建置及其運用。
隨著綠能極大化發展的腳步,傳統的基礎電網需要加速智慧化。張副總經理先於台電總處推動建置智慧電網展示場,以加強社會溝通。隨之,選定金門成為智慧電網示範場域,加速整合各應用構面領域。同時,張副總經理積極推動更新後的全國智慧電網方案,成立電力交易平台運作,榮獲2019年智慧城市卓越貢獻獎—智慧能源領域得獎人。
在國際及業界合作方面,張副總經理曾赴宏都拉斯及巴拉圭,參與並指導當地電力系統分析研究及工業區供電診斷工作,增進邦誼;率領台電代表團分別和南非電力公司及韓國電力公司進行電力技術合作會議,圓滿完成任務。借調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期間,張副總經理積極與業界和標準檢驗局合作,推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儲能系統和電動車等綠能產業之相關國家標準、檢測實驗室、與驗證業務之規劃與建置,接軌能源轉型新時代。2018年,在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安排下,張副總經理獲邀擔任德國產業合作訪問團團長,與國內業界一同考察德國微電網、儲能及氫能等新能源與能源管理的發展,獲益良多。
2021年初以來,張副總經理從事推動台電公司的數位發展業務,完成若干數位基盤建設工作,如台電公司自有環島光纖通信系統的更新擴充、大數據儲存與分析平台的建置啟用和雲端資料中心的開工興建等。此外,亦完成台電公司的數位發展策略藍圖、目標與行動方案,積極盤點既有各種資料庫的資源現況,以利資料治理與有效整合運用電業數據資源。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與教育典範獎得獎人盧展南教授(右二)、產業傑出貢獻獎張忠良副總經理(左一)合影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
獲獎人臺灣科技大學電機所陳瑞祥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獲獎人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王敬富同學(左)與劉文雄理事長(右)合影

時 間:中華民國110年11月11日(星期四)下午 4 時
地 點:高雄展覽館304a會議室(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39號)

檔案下載 :第二屆第2次會員大會記錄

會議照片
李俊耀秘書長會務報告
李俊耀秘書長會務報告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獲獎者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邱信瑋同學(右)與劉文雄理事長(左)合影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獲獎者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林宗翰同學(右)與劉文雄理事長(左)合影
【劉書勝紀念獎】
得獎者單位
張智皓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羅士展義電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得獎人張智皓(右)合影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得獎人羅士展(右)合影
【劉書勝紀念獎年度特別獎】
得獎者單位
林家筠上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陳均宜盛達電業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年度特別獎林家筠(右)合影
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左)與劉書勝紀念獎年度特別獎陳均宜(右)合影
【伯樂獎】
得獎者單位
何春盛 執行長兼總經理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Jeffrey Renaud 亞太地區執行長義電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左)與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林常平總處長(右)合影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左)與義電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陳威廷總經理(右)合影
【教育典範獎】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陳建富 特聘教授

現職:

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 電資學院副院長

學歷:

學校名稱院系所學位名稱領受學位年月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1980/09-1986/01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1978/09-1980/06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1974/09-1978/06

研究專長:

電力系統、電機機械、高電壓工程、電力電子、再生能源

個人簡介:

與台達電、光寶、台電等公司皆有產學合作案。102-105 年共與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轉合計300 萬元。在太陽能光電研究與早期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合作五年於建築應用上,從系統規劃到系統建置,設計一套30kW BIPV 系統於成大歸仁校區,目前仍朝建築外殼、SOC、聚光等多方向應用在進行。在高壓方向專業技術協助台達電子成立高壓轉換器部門。協助光寶在多階換流器系統方向,在南部成立UPS 研究中心。電力系統方面之應用研究協助台電開發部分放電遠端診斷系統,目前已進入現場應用推廣。
目前主持科技部能源效率優化聯盟,目前有119 家合作廠商,及電力電子深耕發展中心兩計畫,目前有40 家合作廠商。
主持產業碩士專班95-108 年度秋季班計畫- 電力電子,合作廠商: 中鋼、台達電子、光寶科技、友聲電子、頻譜電子、達方電子、捷拓科技、安雄電子、立錡科技、乾坤科技。主持教育部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 綠能電子聯盟中心100-104 年度計畫培育此方向相關人力。
除產業界參與外,亦積極參與工程之建設如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 民間既有建築綠建築設計改善示範工作委員及公共工程金質獎審查委員,公共工程金質獎審查委員設施類召集人兼複審委員,台電系統穩定度及可靠度改善小組諮詢委員等。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潘晴財榮譽講座教授(左)與教育典範獎得獎人陳建富特聘教授(右)合影
【社會典範獎】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單位簡介:

工研院產業學院以加速新興科技與產業發展人才培訓,厚植我國產業人才實力為使命,致力深耕「人才發展培育」與「人才政策研究」兩大業務。包含協助政府擬訂國家產業人才發展策略,建立完備的人才發展制度;並開發產業關鍵人才培育方案,透過工研院蓄積深厚的研發能量為基礎,匯聚工研院研發成果、國內外專家,連結產學研先進,依據產業與關鍵人才能力需求,規劃辦理技術提升培訓(Upskill)、關鍵工程師精修(Reskill)、科技管理專業精修(TM)以及科技產業經營管理研習(CXO) 四大類課程,協助產業孕育跨領域人才,成為產業升級的人才發展策略夥伴。

經歷:

★ 2004 年起:合計辦理超過9,000 班課程,協助2 萬家企業,培訓20 萬人次。
★ 2005 年起:擔任經濟部人才智庫,運作跨部會次長平台,研擬產業人才發展政策、整合推動經濟部培訓業務,協調跨部會資源改善產業缺才問題。
★ 2013 年起:協助勞動部建立我國職能基準制度,發展620 項能力規格;輔導1,900家次企業及培訓機構提升專業技能。
★ 2015 年起:辦理「科技產業經營管理高階主管研習班」,培訓超過200 名以上副總級學員,培養產業領袖。
★ 2019 年起:成立電網學校,培育及引導人才投入產業,以因應能源轉型與產業發展。
★ 2020 年起:瞄準新興領域人才缺口開辦養成班,針對29 歲以下青年,共辦理60 班,如人工智慧、綠能、智慧醫療等課程,培訓1,700 位青年,並媒合投入產業。

重大貢獻事蹟:

因應電力領域人才缺口,及國家面臨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議題之挑戰與契機,工研院產業學院於2019 年成立電網學校,透過專業課程以社會教育、職業教育及學校教育等三大面向,展開電力電網人才培育工作。
社會教育部分,辦理兩屆「搞懂電網10 堂課」、「永續能源8 堂課」等關鍵議題講座超過30 場,累計吸引實體與線上10 萬人次學習,提升全民綠能素養。職業教育部分,推出智慧電網、數據分析、電力電子、電力市場商業模式9 大系列專業工程師與經理人培訓班,集結超過100 位產學研重量級師資、開辦超過800 小時課程,培養600 位迎戰新市場之產業綠領人才。學校教育部分,透過產業專題學分班及獎學金,導引年輕學子認識產業前景,並於訓後安排就業媒合,成功協助學員至電力產業任職。
推動三年以來,電網學校連結學校端、產業端,為電力電網人才培育不遺餘力,成為電力及能源領域重要的人才供應基地之一。

台灣電力公司楊偉甫董事長(左)與社會典範獎得獎單位工研院產業學院周怡君執行長(右)合影
【產業典範獎】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所

經歷: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以數位科技與思維為本,建立以數位科技為核心之系統整合能力,針對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之特性,透過異業結盟融合領域知識,研發符合產業特性之數位轉型解決方案,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數位所的研究與研發團隊,蒐集分析數位經濟趨勢下企業轉型所需的數位技術應用項目、研發適合產業轉型及附加價值所需的資通訊技術與平台,並提供企業轉型所需的顧問及研發服務,聚焦既有產業之數位轉型,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能源」、「農牧食安」和「數位環境基礎」,與專業型法人跨界合作,整合產業領域知識,帶領企業數位轉型,邁向數位經濟。

歷年來獲得下列獎項肯定:

★ 2021 TIE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鉑金獎」、「金牌獎」
★ 2020 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獎
★ 2018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軟體研發大獎
★ 2017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發明競賽- 鉑金獎
★ 2017 第五屆國家創業創新獎 創新領航獎- 綠能科技類
★ 2017 第五屆國家創業創新獎 團隊創新領航獎- 創新服務類
★ 2017 ICT World Award- Public Sector Excellence Award
★ 2016 泛太平洋資訊產業組織ICT 競賽-Digital Government Award
★ 2016 歐洲盃國際創新發明展- 金牌
★ 2016 雲端物聯網創新獎企業組- 亞軍
★ 2015 亞太電子化成就獎數位落差類- 首獎

單位簡介: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透過數位力量創造「差異化」和「競爭力」協助產業數位轉型,利用合作創新投入新科技與新興領域發展,培育產業升級之潛力。致力於鏈結各方資源,扣合「創、業、加」策略,打造數位轉型服務生態系:【創】結合我國硬體優勢,建構創新技術團隊;【業】布局文化、零售、醫療等民眾有感之應用場域,帶動數位轉型技術的產業化;【加】投入製造、能源等高價值的領域,帶動跨域合作,提升資服產業能量。同時,數位所團隊亦針對中央和地方政府與產業關心之主題或需求,提供數位轉型方案,並導入場域實證,協助建立數位轉型典範。進而複製轉型典範,擴大驗證規模,輸出海外市場,厚實產業能量。

重大貢獻事蹟:

一、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發展
(一)打造亞洲首例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 技術落地:以數位所軟實力( 資通訊整合與調度輔助服務技術)加值翰可國際硬實力( 太陽光電與儲能服務),首度提供台電5MW 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 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強化我國儲能資源與電網系統調度韌性。
(二)打造「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技術」助AMI 家戶聰明用電,榮獲2020 總統盃黑客松最高「卓越團隊」獎:透過AI 分析智慧電表數據、不須安裝監測設備,即可辨識家中高耗能電器每日用電時段與用電量,為提供百萬家庭精準、客製化且易執行之節電措施奠基,大幅提升AMI 智慧電表資訊的應用價值。
二、電力市場自由化
(一)為我國首次推動非傳統發電資源參與台灣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協助台電公司建立「非傳統機組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服務措施競價平台」:為電業自由化下開放民間企業與電力用戶參與提供調頻備轉、即時備轉及補充備轉等輔助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二)協助電力用戶由消費者成功轉型為生產消費者(Prosumer)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服務,維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輔導逾10 家電力用戶成功投入即時備轉輔助服務行列,開創新型智慧能源服務商業模式,將既有的能源設備從原本成本支出的性質,轉變成創造營收的資產。
三、強健能源治理能力
推動進擊的住宅智慧用電實證示範,強健地方政府能源數據治理:打造以AI、數據分析、雲端服務、電力物聯網為基礎之住宅智慧用電節能服務平台,帶動我國能源設備商共同投入地方能源治理基礎建設,協助100 處社區轉型為具能源自主管理能力的低碳社區,實現「創能、儲能、節能」及智慧系統整合之能源治理政策。

台灣電力公司楊偉甫董事長(左)與產業典範獎得獎單位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林玉凡所長(右)合影
【學界傑出貢獻獎】

德卅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工程系 李偉仁 教授

學歷: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1985)
BS and MS,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78, 1980)

經歷:

President,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2021- 迄今)
Member, IEEE Fellow Committee (2017-2020)
Fellow, IEEE (2007)
Director, Energy Systems Research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2003- 迄今)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1998- 迄今)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1992-1998)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1986-1992)

研究專長:

Utility Deregulation, Renewable Energy, Arc Flash Hazards and Electrical Safety, Smart Grid, MicroGrid, Energy Internet and Virtual Power Plant, Load Forecasting, Price Forecasting, Wind Capacity Forecasting, Power Quality,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emand Response, Power Systems Analysis, Short Circuit Analysis and Relay Coordinatio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Energy Storage System, PEV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Design, On Line Real Time Equipment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System, and Micro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 for Power Systems Monitoring,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Protection.

個人簡介:

Professor Lee received the B.S. and M.S. degree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O.C., and the Ph.D.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 in 1978, 1980, and 1985, respectively, all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86, he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where 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of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Energy Systems Research Cent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revision of IEEE Std. 141, 339, 551, 739, 1584, and 3002.8 development. He is the President Elect of the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 Society (IAS) and an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and IAS Magazine. He is the project manager of IEEE/NFPA Collaboration on Arc Flash Phenomena Research Project.
Prof. Lee has been involved in research on utility deregulation, renewable energy, smart grid, microgrid, energy internet and virtual power plants (VPP), arc flash hazards and electrical safety, load and wind capacity forecasting, power quality,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nd demand side management, power systems analysis, online real-time equipment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system, and micro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 for power systems monitoring,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protection. He has served as the primary investigator (PI) or Co-PI of over one hundred 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two hundred journal papers and three hundr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He has provided on-site training courses for power engineers in Panama, China, Taiwan, Korea, Saudi Arabia, Thailand, and Singapore. He has refereed numerous technical papers for IEEE, IET, and other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Prof. Lee is a Fellow of IEEE and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in the State of Texas.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與學界傑出貢獻獎得獎人李偉仁教授現場連線直播合影
【產業傑出貢獻獎】

台灣電力公司 王耀庭 副總經理

學歷:

1979 ~ 1983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
1983 ~ 1985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經歷:

2009 ~ 2010 台中區營業處副處長
2010 北市區營業處副處長
2010 ~ 2014 業務處副處長
2014 ~ 2015 台中區營業處處長
2015 ~ 2018 配電處處長
2018 ~迄今 副總經理/ 配售電事業部執行長

專長:

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工程、再生能源、智慧電網、職安衛管理、資通訊技術、需量反應

個人簡介:

王副總經理於成大電機碩士班念書時,即取得台電獎學金資格,畢業後以優秀成績進入台電從業,84 年間因工作表現優異,特獲派於台電電力服務團派駐於當時友邦國家沙烏地阿拉伯服務,對當地配電電力管理技術貢獻卓越。駐外返國後即被賦予推動配電饋線自動化系統任務,並因表現優異榮獲92 年度經濟部優秀人員,另於105 年擔任配電處處長期間,持續推動「強化配電線路防災韌性計畫」,加速「二次變電所汰換工程」、「配電線路設備」、「饋線自動化設備擴建」及「智慧變電所建置」等4 項設備改善工程,對供電可靠度與降低停電時間成效顯著。
107 年擔任副總經理期間,配合政府能源轉型的目標,積極推動智慧配電,如建置低壓AMI 智慧型電表與結合台灣電力APP 達成民眾自主節電、全面饋線自動化以縮短停電時間、開發配電級再生能源管理系統因應再生能源業者併網需求,並充分資訊揭露友善併網;另王副總經理對工作安全特別重視,特推動「CCTV 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工安管理系統」,來提升承攬商安全衛生智能管理效能,確保工作安全以防止職災發生。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 林常平 總處長

學歷:

大同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

經歷:

大同公司數位視訊事業部研發處長、總處長
大同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處長、智慧能源事業部總處長兼中央研究所所長
大同勤智能源公司董事長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常務理事

專長:

通訊與控制訊號處理、演算法,微電網系統,智慧能源事業發展策略佈局與規劃

個人簡介:

以「工業報國」為職志,從事電子、通訊及能源技術開發、事業策略佈局與規劃、業務拓展逾38 年;致力於建立國內自主核心技術,培育產業優秀人才。援此職涯重要事蹟包括:
1. 領導團隊完成台電高壓AMI 及低壓AMI 系統第一期建置。堅持自主開發三相、單相智慧電表及AMI headend 系統,以大同自有品牌智慧電表外銷包括東京電力在內的日本八家電力公司(亞洲各國業者中之唯一者)、泰國及馬來西亞電力公司等。
2. 為建立國人自主智慧電網諸核心技術,參與多項NEP 計劃,偕同產學研同道共同努力,先後完成國內澎湖、太平島、東沙島及屏東林邊(於「2015 第二屆APEC 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競賽」活動,在22 個會員國、超過400 件競爭提案中,打敗日、韓等大型城市,脫穎而出獲得智慧電網類銀質獎)等多個微電網系統試點,並於菲律賓Limasawa 島協助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NPC)建立首座商用微電網系統。各案所使用之先進能源管理系統(Advance EMS)的各種演算法,皆為大同自主開發及與學研單位合作開發,打破國際大廠壟斷局面。海外案場的開拓,亦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為國內業者開闢外銷的新途徑。
3. 因應國家能源轉型之再生能源建置目標,為協助台電穩定電網運轉,配合能源局計畫,以自主技術建置國內首座MW 級大型儲能系統( 高雄永安)、彰濱大型儲能案場暨管理諸案場之上位能源管理系統。因應電業自由化之發軔,帶領團隊積極參與台電儲能調頻輔助服務等新型態電業,除雙邊合約1MW 案場於今年7 月已上線商轉外,另有4MW 案場於10 初上線為國內首家以儲能參與台電日前競價平台者,難得的是各案場皆通過最嚴格的UL9540 現地認證。
4. 為實現「工業報國」理念,積極參與各項產業服務;一方面為電力與能源產業與政府相關政策提供建言外,亦為培育相關人才善盡企業社會與知識分子的責任。其中主要包括:曾擔任台灣智慧電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現擔任工研院電網管理諮議委員、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常務理事、科技部電力學門複審委員、電網人才培育聯盟獎學金委員會主委、台灣資通訊標準協會裝置聯網技術委員會(TC3) 主席、資通訊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主委、台灣資通訊標準協會裝置聯網技術委員會(TC3) 主席、資通訊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教育部大學校院評鑑委員等。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中)與產業傑出貢獻獎得獎人王耀庭副總經理(左)林常平總處長(右)合影
【電力與能源工程獎學金】
獲獎者國立成功大學電機所邱信瑋同學(右)與劉文雄理事長(左)合影
獲獎者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林宗翰同學(右)與劉文雄理事長(左)合影